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新闻动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 评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11-10 23:28:46 浏览次数: 【字体:
    他们,经历了30年的斗转星移,沧海变迁;

    他们,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步伐,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他们,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是30年辉煌教育史的实践者……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活动11月6日正式拉开序幕。活动将通过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的评选,展现教育战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成就和宝贵实践,以及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进步。

    本活动评选对象立足教育,面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校长、老师、学生、教育行政工作者、教育研究者,以及社会上所有关心教育或与教育工作有关的人们。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有广泛影响力的各界人士。目前,我们选择了出具有代表性的60位教育时代人物作为候选人公布于此,也欢迎广大网友推荐您认为合适的人选。活动最终将从候选人中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30位“中国教育时代人物”。

    您可以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登录中国教育电视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评选投票专题网址:www.cetv.edu.cn,腾讯网www.qq.com、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om.cn、中国青年网www.youth.cn,注册后点击候选人物的投票按钮即可。投票截止到12月6日零时。 

    届时,我们为您准备了精美奖品。凡参与本评选活动网络投票的网友均有机会获奖。一等奖1名,奖品为笔记本电脑一台;二等奖10名,每人获MP4一个;三等奖50名,每人获腾讯网提供的QQ公仔和价值20元的Q币。赶快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为您心目中的“中国教育时代人物”投上一票。

   

     “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活动细则

    一、活动背景

    他们,经历了30年的斗转星移,沧海变迁;

    他们,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步伐,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他们,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是30年辉煌教育史的实践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30年来,中国的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时代潮流的时代人物。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展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历史性跨越,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进步。

    二、主办单位

    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青网

    三、评选对象

    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学生,从事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和教育服务的各类人员,以及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普及等教育相关事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本活动立足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所有从事并与教育工作有关的人们。

    四、入选条件

    1、他们生活、工作在中国教育领域:校长、老师、学生、教育行政工作者、教育研究者等等,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变革,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作出重要贡献。他们的贡献既可以体现在思想理论上,也可以体现在具体实践中。 

    2,他们是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有广泛影响力的各界人士。

    3、他们是影响了同代人思想理念,或者表达了一代人呼声、成为时代符号的教育界的杰出人士。

    4、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成员、部委领导不列入候选人名单。

    五、评选程序和时间安排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征选阶段,推出60名候选人

    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候选人基础人数为60人,全部按照姓氏笔画排序列出。也可网友推荐,一经选中,列为候选人物之一。11月6日,活动在社会正式发布。

    第二阶段: 评选30名中国教育时代人物

    11月6日至12月6日零时,网友可通过网上投票,从60名候选人中评选出30位中国教育时代人物。

    评选方式

    1、评选渠道:

    (1)网络投票;

    登录投票专题网址: www.cetv.edu.cn,腾讯网www.qq.com、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om.cn、中国青年网www.youth.cn,注册并点击候选人物的投票按钮即可。

    (2)专家评选

    2、投票权重:

    投票决定权占比重为:

    (1)网络投票占80%;(2)专家评选占20%。

    3、对于恶性投票等非公正行为,主办方有最终处分权。

    4、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

    第三阶段:发布网络评选结果,网友抽奖

    1、发布网络评选结果

    1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最终网络评选的30位中国教育时代人物。

    2、网友抽奖

    12月上旬,从所有参与网络评选活动的网友中随机抽取幸运者。

    3、奖项设置:

    凡参与本评选活动的网友均有机会获奖,奖项设置如下:

    一等奖:1名,获笔记本电脑一台

    二等奖:10名,每人获MP4一个

    三等奖:50名,每人获QQ公仔一个和价值20元的Q币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教育电视台所有,活动奖品如有变更以最后公布的为准。)

    第四阶段:推出“中国教育时代人物”视频访谈《大话30年》

    12月初到12月下旬,活动主办方将推出“中国教育时代人物”视频访谈《大话30年》,邀请网友们评选出的“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做客网站,与网友面对面的讨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教育发展、改革、变化,以及当年引起巨大反响的言论、行为背后的故事,时代的变迁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候选人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列)


    丁祖诒(001)
    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院长。20年来,其创办的西安翻译学以特色民办教育理念为优势,积累固定资产逾5亿元,培养了万余名翻译人才,在民办教育界有广泛影响。


    于 漪(002)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80年代,电视直播她的公开课《海燕》引起大上海万人空巷的场面,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师者风采。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教文育人”。她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于教养与教育和谐统一。


    马祖光(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首席教授。长期从事激光介质光谱、新型可调谐激光和非线性光学及应用研究。1983年在国内首次实现Na22.54um近红外激光振荡,作出缚—缚分立结构及光栅调谐效应。1984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Li2第一—三重态吸收谱、390um区吸收谱、B—X异常谱带及多条兰绿区受激发射线。1985年在国内首次实现S2激光,并在国际上首次在光谱学中提出间接光泵跃进机理。同时培养出大量尖端科技人才。


    王 选(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先后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人们誉为“当代毕?”。80年代,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


    王思明(005)
    陕西延长县下西渠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革,大胆探索,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多年来一直坚持勤工俭学,劳动建校,实现了三免(免学费、免书费、免文具费)、一自给(办公费自给),在山区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成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王大中(006)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原清华大学校长。80年代以来,主持领导低温核供热堆研究,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应用新领域。主持设计与研制成功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该堆是世界上第一座建成运行的壳式核供热堆,具有一体化、自稳压、自然循环冷却、非能动余热载出等先进特性。培养出大量的核反应堆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


    王 力(007)
    中国语言学家、诗人,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他一生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6年,他捐出《王力文集》稿费,设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在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王梓坤(008)
    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教师节”的最早倡议人。1984年,《北京晚报》刊出了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一条200多字的简讯,简讯中写到:“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尊师重教月的活动,该月的一日即定为全国教师节。王校长认为,尊师重教月可定在每年寒暑假前的二三月或八九月份。”于是,这条短短的简讯就成为倡议设立教师节的最早文字记载。


    方永刚(009)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虽身患重病仍坚持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为官兵和干部群众作报告1000多场,撰写论文100多篇,成为新时代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楷模。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


    方舟子(010)
    《环球》、《科学世界》的专栏作者,著名“打假人”。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 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几十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学术腐败现象。


    方永刚(011)
    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清华大学音乐教研室主任。他提出了“育才先育人,学琴先学文”的思想,主张用人类优秀的音乐遗产教给学生,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向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改革开放后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长时期投入关注青少年的美育工作。1986年以来他担任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7年,推动了全国普通大学的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厉以宁(012)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他的理论与政策主张促进了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并且培养出大量中国经济学人才。


    卢 勤(013)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1982年,担任《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称为“知心姐姐”。90年代开设了“知心姐姐讲座”和“知心家庭学校”两个栏目,创造了新时期少年儿童心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田昭武(014)
    原厦门大学校长,国内外知名的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七十年代后期,他致力于把电子计算机引进我国电化学研究中。1983年他主持研制成功微机控制金属腐蚀电位微区分布扫描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八十年代以来,他带领学术梯队的教师,将近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研究电化学的光谱万法引进我国,使我国电化学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


    吕型伟(015)
    曾任上海教育局副局长,现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础教育一些重大改革反映出的教育理念中都有他的思想。“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是他一直奉行的教育理念。退休后,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主持了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实验》。


    刘道玉(016)
    原武汉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80年代初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佛年(017)
    华东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既提倡理论创新,又注重研究解决现实的教育实践问题。他主编的《教育学》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满足了全国教育学科的教学需要,对纠正“文革”在教育方面的错误起了积极作用。新时期以来,他的教育主张推动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


    刘彭芝(018)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1989年,她一手操办了超常儿童教育基地仁华学校,培养出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拔尖人才。1997年,刘彭芝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道路上奔跑。


    江 平(019)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终身教授。他是国内法学界研究和传播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的先驱,也是我国民商法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80年代起,他参加了《民法通则》的制定,担任《信托法》、《合同法》起草组组长,是《民法典》编纂负责人,在《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的制定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孙云晓(02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针对素质教育问题的关注。

    朱永新(021)
    原苏州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改革发起人。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他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对于新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许传玺(022)
    中国政法大学中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获得美国哈佛、耶鲁大学双博士学位等成绩后,回国任教,创建并领导以中美比较法为重点、为我国法律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中美法学院,以爱国情怀吸引和凝聚了多位有志报国的海外归国法律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法学专业和该学科在国内的第一个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国家培养了通晓美国法和比较法的新型法律人才。


    纪宝成(023)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市场与商品流通、商业经济、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务长,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2000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在教育改革、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方面提出了若干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匡亚明(024)
    曾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83年匡老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及国务院提出创建一批重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建设的战略重点,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投资”的构想,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时称“八三五建言”。这成为我国目前所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的先声。


    苏步青(025)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78年任复旦大学校长。他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我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在中国现代数学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他主张从满足社会需求出发来设置专业,对复旦大学80年代成立的技术科学学院的发展和文理科互相渗透的教学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启 功(026)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2年,他创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之后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点。2000年又与已故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等创办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基地。20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硕士生、博士生,在书法教育方面培养了一批人才。


    闵乃本(027)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提出“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概念,并设想将准晶结构引入介电体超晶格中。经过近3年探索,他和学生建立了“准周期超晶格”的理论,并预言“一块准周期的介电体超晶格有可能将一种颜色激光同时转换成三四种颜色的激光”。2006年获得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介电体超晶格”的优秀人才。


    李 阳(028)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讲学集爱国主义教育、人生激励和科学快捷的教法与学法于一体。他近乎疯狂的教学方式,在引起广泛争议的同时,鼓舞了千千万万的英语学习者迈上了语言和人生的成功之路,在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掀起了中国空前的征服英语热潮。协助北京2008年奥运会进行语言培训服务工作。


    李吉林(029)
    历任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特级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


    李燕杰(030)
    世界华人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世界华人教育艺术家委员会总干事长、世界华人演讲艺术家联合会总干事长、北京自修大学校长、《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 。国学家、社会教育家、爱国演讲家。他为了建立铸魂育才系统工程,创建了教育艺术、演讲美学、创新智慧、成功谋略等新课程。又创建教育艺术研究所、教育艺术杂志社、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中华教育艺术网等机构。


    李嘉诚(031)
    香港实业家。于1980年创立了李嘉诚基金会,为医疗、教育、文化和社区福利项目提供资助,主要针对香港和内地。其中包括了汕头大学、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西部教育医疗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多个项目。迄今为止,该基金会已为各项事业捐出及承诺款项约77亿港元。


    李金初(032)
    原北京十一中校长。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88年,时任十一中校长针对学校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科学、民主、高效、严格的管理机制。1992年5月,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公办学校的“五自主”办学体制改革新思路,并进一步概括为“国有民办制”的体改模式,是城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者。


    黄春贵(033)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2008年5月入选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并在珠峰火炬传递中成功登顶,以第四位火炬手身份参加珠峰的火炬传递,是成功登顶珠峰并进行火炬传递的唯一一名大学生代表。从2005年开始,他先后成功攀登了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等多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


    张 华(034)
    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由于80年代初社会上的流行观念是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相当多的人认为张华的救人动机是无可厚非的,但其结果却是“不合算”的,这种看法在当时遭到了激烈的批评,并很快在这场争论中处于下锋。


    张筑生(035)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理学博士。他所获得的教育部颁发的博士毕业证书上的编号为001。被誉为“校园里的焦裕禄”、“知识界的一面镜子”。其编写的《微分动力系统原理》是该学科国内最早的研究生教材,一大批年轻人通过这本书顺利地进入科学前沿。


    陈景润(036)
    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攻克了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8年,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陈景润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学生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学进军”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 


    陈 琳(037)
    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主编《跟我学》(follow me)。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电视英语教程,这套书以全新的功能教学理念和丰富新颖的教学手段风靡了整个中国。该书采用循环式教学法,提供大量的听说训练,话题多样,轻松幽默,通过灵活多样的情景教学方式,带读者走进英国社会,领略英国的风土人情,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陈章良(038)
    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83年,他成为我国第一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之一。之后担任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生物技术项目主席,国际植物病理学会植物分子病理学及生物技术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是我国此领域的青年带头人。


    陈日亮(039)
    历任福州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福建省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教师法》领衔提案人。1986年春他草拟出“关于制定《教师法》”的议案,议案交上后立即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1993年10月31日,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十五号主席令,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由此,一部专门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权益保护的法律在共和国的土地上诞生了。


    林毅夫(040)
    北大经济学教授,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出生于台湾的林毅夫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


    林崇德(041)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个教育学(心理学)博士。从事发展心理学领域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发展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他的指导理念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周洪宇(042)
    华中师大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华中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起从事教育史和教育现实问题的研究。在2003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倡“农村义务教育应免费”,并呼吁修改《义务教育法》。他认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说明政府正在回归其职能本位。积极促进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季羡林(043)
    著名作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他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是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80年代后期以来,他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


    邵逸夫(044)
    香港实业家、慈善家。改革开放后,邵逸夫平均每年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他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据不完全统计,他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


    杨叔子(045)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1993年在出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时,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认为科学和人文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和而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杨 乐(046)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基础数学家。80年代,他与张广厚所发现的函数值分布论方面的“亏值”与“奇异方向”之间的联系,彻底解决了这个古老的数学分支中长期未决的奇异方向分布问题;国际数学界把这些成果称之为“杨一张定理”和“杨一张不等式”。同时为我国数学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胡福明(047)
    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等职,现为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他是1978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当时的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该文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成为批判“两个凡是”的檄文,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学术文章之一。


    胡昭程(048)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教育局原局长。他三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90年代初,他深入基层、认真调研、艰苦创业,致力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结构,走出了一条花钱少、效益高、符合贫困山区发展教育的路子;他狠抓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努力建立教师队伍管理的激励竞争新机制,被人们誉为“焦裕禄式的教育局长”。


    俞敏洪(049)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他抓住了二十年来中国人的“为英语疯狂”的潮流,成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使新东方成为国内英语学习的品牌,并以其自身的经历影响了许多学员的人生道路。


    查全性(050)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电化学家。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召开会议讨论恢复高考事项,查教授大胆建言,提出很多意见。邓小平一锤定音,在1978年恢复了停止几十年的高考。一个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归来。查教授的大胆建言,使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学子们重新感受到了曙光的照耀。


    顾建军(051)
    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技术课程实施指南研制组负责人。他是我国第一位系统进行中小学技术教育基础研究、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技术教育专家,被誉为“中国中小学技术教育第一人”。


    顾明远(052)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改革开放后,时任北师大教育系主任的顾明远倡导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比较教育学。80年代初,他主持编写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1983年,顾先生推动创建了比较教育研究会。比较教育学科在全国有四个博士点,十多个学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徐本禹(053)
    华中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2003年,作为华中农业大学学生的他,毅然放弃读研而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2年,成为当地希望小学名誉校长。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一个大学生的责任。


    卿光亚(054)
    1992年,创办了1949年后大陆第一家私立学校并任校长。私立光亚小学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诞生,标志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民间办学传统被阻断四十多年后得以香火重续,由此,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兴起。


    敢 峰(055)
    老教育家,原北京力迈学校。多年来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探索,1995年创办学校以来,“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集中国和西方教育之所长”的教育理念、“教学互动论”的教学理论、“以我为主,融合创新”进行重构基础教育改革试验等言论激起社会对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烈讨论。


    曾宪梓(056)
    香港实业家,长期从事慈善事业。至2007年底,曾宪梓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捐款总额超过6.3亿港元。1992年,曾宪梓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了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育基金成立15年来,共奖励内地7000多名优秀教师。2000年开始,每年资助北大、清华等35所内地高校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14000名。


    潘懋元(057)
    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顾问、海外教育学院院长。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著名高等教育家。1978年创办并主持了全国第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1年开始招收中国第一批高等教育学硕士生;1986潘懋元教授被评为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第一批高等教育学博士生。


    霍英东(058)
    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建设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在推动国内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霍懋征(059)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副校长,全国特级教师,她从教6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改革开放初期,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在全国上示范课近百次,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她向学生提出十个“学会”,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魏书生(060)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1978年任中学教师,与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六册教材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最终画出了系统科学、直观简明的“语文知识树”。通过 “语文知识树”,他打开了解决科学化的第一个决定性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他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教改实践,采用科学的方法——全息思维法解决了语文知识结构科学化方面的问题。

教育时代人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