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11-18 16:56:14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单元  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课文相关背景。

2、积累课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3、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

    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2.语言积累

   ①音形辨识

团箕(   )   檐头(    )  瓦菲(    )    冰屑(    )     青苔(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      叱骂(    )     麦糟(    )

牌匾(    )    灶火(     )   碾过(    )      咒语(    )     虱子(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朗读时注意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

【合作探究】

1.研读课文,思考: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2.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 一个普通中国妇女最真诚的颂歌。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典例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檐(yán)头      粗糙(cāo)    隽(juàn)永   青苔(tái)

B.溘(kè)死       渗(chèn)入   火钵(bō)     踟(chí)蹰

C.漫溯(sù)       媛(yuán)女   咒(zhòu)语   颤(zhàn)动

D.忸怩(ní)       模(mó)样     叱(chì)骂    长篙(hāo)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酱碗  抚摸  凋花  扭扣          B.棺材  叱骂  漂泊  咒语

   C.菜蓝  辉煌  凌侮  凄苦          D.青苔  虱子  围裙  瓦霏

阅读下面一段诗节,完成3~5题。

    (一)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3.大堰河的“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她的“梦”?

 

4.作者反复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何用意?

 

5.第九节中,写大堰河的家人对死的反应又有何作用?

 

【拓展延伸】

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歌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

 

3.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第一单元  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的特点。

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自主学习】

1.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诗节,有感情地朗读,并与大家分享你的感动。

 

 

 

【合作探究】

1.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

 

 

 

 

 

 

2.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的首尾反复,并且多次使用对比的写法。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排比、反复、对比的表达效果。

 

 

 

 

 

【典例巩固】

1. 下列选项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 叱骂chì         醉酒zuì          咒语zhòu
   C. 拥抱yōng bào    娇美jiāo         漂泊piāo
   D.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2.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 虱子   漂泊   闪烁              B. 雕花   蝉翼   窒息
   C. 檐头   歌谣   唏嘘              D. 匾额   今霄   愚蠢

阅读下面一段诗节,完成3~6题。

    (二)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3.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4.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5.“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6.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

【拓展延伸】

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1~3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精神?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总结反思】

2.这首诗写于30年代,诗中最难解的是“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它是否表明老马虽遭鞭挞,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相信苦难的一切终会过去,幸福的生活就在前方?

 

3.这首诗每一节中分别有一个字锤炼得极好,你找到了吗?请说说它们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