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之窗>家长学校>详细内容

家长学校

孩子的交往与社会活动

来源:xsc 发布时间:2014-12-31 15:41:40 浏览次数: 【字体:

课题名称:孩子的交往与社会活动

教学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健康成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案例 讨论

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交往是人类需要中的较高层次。人,不能没有交往。正常交往是团结的纽带,是友谊的桥梁;是真诚的体现,也是亲情的流露。在正常的交往中,会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从中受到启发,继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也会在比较中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约束力等等。

目前,中学生的交往生活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喜欢并做到了正常交往,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研究、探讨甚至辩论一些问题。在交往中,他们懂得了尊老爱幼;在交往中,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在交往中,还学会了宽容,增强了协作意识。忧的是,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交往,这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生交往中的误区

1.淡化亲情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中学生正处在蔑视期,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出入家门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夜不归宿也不打招呼;有的进家门无视父母的存在,径直走进自己的居室,且房门紧闭;在家里除了向家长伸手要钱外,似乎没有别的话说。至于对周围的亲朋,他们已然淡忘了,偶有亲戚来访,也只不过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勉强打一声招呼。节假日,父母希望共同去走亲戚,他们就找借口推诿。对邻居也变得冷淡,能避则避,实在躲不过就硬着头皮打声招呼。

2.转移视线

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对父母的依赖转向蔑视,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从而转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或两三个人,或三五个人在学校里、在放学路上或利用节假日,在一块闲逛闲聊,甚至招惹是非。这种不正常交往的结果会使学生喜欢跨班级、跨年级交往,或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交往,甚至参与不正当的活动,如打架斗殴等。交往视线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交往的积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3.自我封闭

有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不仅相互之间看不起,更看不起学习处于中、下等的同学;有些学有专长的学生也往往傲视其他同学,不屑于与别人交往。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他们把学习好、有专长当成“特殊”的资本,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自我封闭,自我欣赏,更缺乏合作意识。这些对他们的正常交往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网住心灵

随着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学生“亲密接触”。不少学生迷恋上网,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并且关于网络的话题也成了时尚,很受学生追捧。这种现象的直接结果是让他们的交往局限在虚拟世界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与同学或周围的人交往越来越少,显得格格不入。

5.“星光”灿烂

不少中学生的生活中许多影、视、歌、体育明星无处不在,他们逛书店、书摊是为了买画报,看明星。他们崇尚星族,却很少与周围的普通人进行交往。渐渐地,他们变得少言寡语,甚至有些孤僻,影响了健全人格的形成。

6.偏重形式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有些中小学生学会了讲排场。如以出席自己生日宴会人数的多少来显示自己人缘的好坏。大搞生日宴会,地点环境要气派,生日蛋糕要大个儿,菜肴要丰盛,还请人拍照、录像,这种偏重交往形式的做法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而追逐名牌服装、鞋帽等也成了风气,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交往。

7.盲目早恋

中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萌生了对异性的向往,产生“早恋倾向”或“早恋行为”。他们往往都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害怕老师、家长知道,同时又担心“早恋”造成学习成绩下滑,而且凡是有“早恋”倾向和“早恋”行为的中学生,几乎都是以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下降为代价的。这也直接造成了他们与其他同学、老师及家长沟通交流的障碍。

二、浅析中小学生交往的误区

关于造成中学生交往误区的原因,这是非常复杂的,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归究起来无非两个大的方面,那就是家庭和学校。

1.家庭因素

家长往往注重孩子在交往中的物质条件,却很少从其交往需求和交往技能上进行指导。因此,学生之间的交往往往充满着“铜臭”:为了给孩子创造条件,有的家长甚至带着孩子给校长、老师送礼;为孩子搞生日宴会,请同学大吃大喝。这些不正之风使孩子过分注重交往形式,忽视了真正的友情,还陷入了社会不良风气之中,严重影响了他们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另外,父母对孩子的关怀过于盲目和不得法。事物是相对的,有“难”的体会才倍感什么是“易”,学生每天接受来自家长的关怀,习以为常,而不知回报。相反,家长的关怀稍不到位,便十二分的不满意。由于家长关怀过分,孩子习惯于“等”和“靠”,习惯于被人关心,慢慢地就失去了关怀他人的意识,只有被关怀的需求,却体会不到被关怀的幸福,更没有想过怎样去关怀别人。这使他们的交往技能越来越差,因而朋友越来越少。

2.学校因素

在这个方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学校一味追求成绩,不太重视有关学生的交往问题。在老师眼里,只要学习好,不惹事生非就是得意门生。因此,平素很少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而中学生恰恰是身体逐渐强健,心理脆弱的时期,一旦交往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且很难纠正。在教育方式上一些老师的做法也非常值得商榷。有的班主任老师不了解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过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严厉批评造成学生交往障碍。如几位学生,虽然身患感冒,但为了不影响班级的学习成绩,不影响班集体的评比成绩,仍坚持上学、坚持跑操,终因体力不支,跑操落伍,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使他们感到心灰意冷,对老师、班级、学校产生恨意。在“恨”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逆反心理极强,专门与周围的人和事抗衡。这些对学生正常的交往都是有害无益的。

除以上两个因素外,社会其他很多因素也使中学生交往走进误区。如不良的出版物,影视剧作品大量泛滥而缺少必要的社会监管机制,直接影响到了身心迅速发育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从而干扰他们正常的交往。

三、帮助中学生走出交往误区

现在学校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交往误区,学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为交往不利的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扭转他们在班内孤独寡欢的现状;对于班里非正式小群体,老师应充当桥梁,引导他们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通过实例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改变学生对父母的排斥倾向;指导那些不善于交往的学生进行正常交往,并教给他们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注意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身教”。老师要谢绝家长、学生送礼。借家长会、班会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对交往的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关系,学生品德好、身体好、劳动好、学习好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特别是在节日期间,面对争相购置贺年片的学生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给老师做一张贺年片,写上心里话,经济实惠且也是一种学习,或写封短信,打个电话来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再次,在全面了解学生交往状况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谈心活动。可以是师生间,也可以是生生间,相互交流、了解,增进感情。在谈心中相互学习交往经验、交往策略和交往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使班集体形成正常交往的良好风气。

除学校外,社会力量也应重视中学生的交往问题。一些教育专家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拿出一些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版机构也要抓住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好书,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交往。一些文化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通教育心理热线,给中小学生以充分倾诉的空间,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生理上的问题,并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观,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