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之窗>家长学校>详细内容

家长学校

提高家长学校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

来源:xsc 发布时间:2014-01-08 15:55:13 浏览次数: 【字体:

湖南省家庭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

《提高家长学校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中期报告

20121月——20139月)

    2011年12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提高家长学校教育实效性的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并被湖南省家长学校研究会确定为“湖南省家庭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年6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变化万千,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较高,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课题研究内容具有较好推广意义。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又具有前瞻性。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市教科所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第一线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策略。

我校于2011年6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本课题研究由学生处唐卓然副主任主持,主要研究人员有江小为、易涛、唐文建、王再平、蒋达观、宋仕利、王丰、龙琪、章凌川、成志高等。同时课题组还吸收部分学校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以及学校教学骨干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说,课题研究人员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同时,课题组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学校在技术条件和场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并结合我校的现实,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策略。我校是全国百强中学、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我校学生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家庭文化的结构和品质参差不齐。因此,课题组面对实际,确定了研究目标,加强了“家长学校教育实效性”在课题研究中的分量,用以提高家庭教育的品质,促进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课题组经过研究,确定了适合我校发展实际的研究策略:

  1. 方案的实施和验证,修改充实完善,提出假设、建构实验的理论框架。

2、确定学校和家庭教育合作目标体系。

3、通过家庭教育的案例研究,分析家庭德育关系,开展家庭德育心理研究,以此指导家庭德育行为。

4、对学校和家庭教育合作进行培训与实施,探索教学活动形式以及教学活动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并发家长学校教学情况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育活动评价机制。

5、听取往届家长学校中家长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做好研究过程的质量监控。

(二)彰显校园文化特色,构建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耳濡目染。催人奋进的环境,能激励人进取;腐败颓废的环境,能诱使人腐化、甚至堕落。因此,教育环境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作用。学校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的育人功能,对于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在本课题实验的起始阶段,就着手改造或完善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实化“从高从严,求真求美”的八中精神为目标,以践行“忠信笃敬”的八中校训为核心,以各种活动及文化载体为推手,做到了文化建设的导向性、生动性和实践性。具体来说,主要有实物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两类。实物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楼道文化、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广场文化、围栏文化等,活动文化包括“三月四节两主题”等一系列活动。经过坚持和不断优化完善,这些文化已成为八中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和手段,也成为八中展示自身的一大窗口。现在的八中校园文化气息浓厚,充分体现了百年名校的“本真”文化底蕴,基本实现了“校园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的环境育人场所,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三)坚持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功能。

    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行为养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抓好德育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一方面积极做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立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制定班主任工作规章制度,按月召开班主任例会,每学年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研讨会,引导班主任把德育工作和科研结合起来, 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课题组研究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学校课题组的要求,有计划地对课题组研究教师进行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按时开展课题组活动,探讨、交流活动进展,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2、注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对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认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肩负的责任,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校认真学习贯彻《若干意见》,以《若干意见》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根据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团队活动,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坚持学生行为规范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四)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是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家庭教育的优势也在不断增强,但社区居民的家庭组成情况比较复杂,外来人口的增长,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参差不齐,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教育误区,如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应试教育理念还在深深影响家长们等。为此,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开办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活动,指导家庭教育。主要内容有: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提高科学育人水平;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培养目标及主要任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帮助家长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孩子,如在家庭教育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道德环境等;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地辅导学生学习等等。

    2、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

    每学期我校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均要召开1—2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议,进一步加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联系。

    3、以“家长论坛”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

    通过举办“家长论坛”,围绕一个主题,家长发表自己各自不同的教育观、教育经验及教训等,共同分享教育的酸甜苦辣,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在学校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同时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4、开展“爱心家访”活动。

    2012年初,学校倡导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爱心家访”活动,家访对象主要是单亲家庭、离异子女、特困家庭、行为偏差和学习后进生等,教师在家访中向这些学生家庭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受访家庭备受感动,对教师的人格和工作十分钦佩。虽然教师工作十分忙碌,却能够坚持不懈地为自己帮助的学生辅导功课、交流思想,在家长和学生中深受欢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些方法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校对社会、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提高了我校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间的良性循环。

    (五)开放学校教育资源,辐射家庭和社区。

    1、请进来,开放校园文化。

    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园开放日,邀请社区代表和学生家长来校参观学生设计的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等,观看学生多项文艺演出,参加主题班会;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感受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并参加教学评议,使他们在对学校的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中得到教育和熏陶。每学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校作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增强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2、走出去,传播精神文明。

    为了真正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我们针对学生身心特点,有序地设计和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素养。如“三八”妇女节,教育学生为母亲做一件好事;父母生日时,教育学生利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为他们献上一份小礼物。通过这样的教育强化,对家庭环境的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前期研究的初步成效

    自课题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变化。研究实践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实际上就是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走大教育之路。教师们学习教科研理论,提高认识,集思广益,大胆探索,积极尝试,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1、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题实践,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增强了行为规范意识。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2. 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提升了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我校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德育教育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教师的知识得以丰富,逐渐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科研能力逐步提高。2011年5月,衡阳市八中家长学校被衡阳市教育局认定为第三批“衡阳市示范家长学校”;2013年6月,因办学成绩突出,衡阳市八中家长学校被衡阳市教育局授予“衡阳市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的荣誉称号,成为衡阳地区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中学。课题组成员通过实践研究,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论文。其中,蒋达观副校长负责的,唐文建、唐卓然、王再平、江小为、王丰、龙琪、易涛、成志高等教师参与研究的课题《生态德育之家长学校》获得衡阳市第八届基础教育优秀教研教改成果一等奖;唐卓然副主任撰写的《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和易涛老师撰写的《让孩子在洒满阳光的家庭中成长》在湖南省首届家庭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省二等奖;唐卓然副主任撰写的《家庭教育“种瓜得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和唐文建老师撰写的《对家庭生态教育因素的认知》发表于国家级刊物《读与写》第10期。

3、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学校以社区为依托,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为主体,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开展文明服务社区活动,形成全家共同学习的氛围,推动了“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同时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养,居民的业余生活健康又丰富多彩,自我学习意识也大大增强,家庭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

    4、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家庭教育实效显著。

    2013年4月,我校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的问卷调查。我们采用选择式答题和问题简答相结合的形式,对我校的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表现出我校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应起到的重要作用,重视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愿意听从父母正确的教诲。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及部分家长、社区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未成年人的监护与管理等。为此,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加大行动步伐,加强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现在我校每次召开家长会,家长出勤率都超过95%,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参加,一有时间便到学校进行“补课”。班主任已养成经常与家长通过“家访校访”联系的习惯。通过指导、交流,增强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克服了家长心理上的矛盾,杜绝了以往家长粗暴的教育子女方式,减少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还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与家庭深入沟通,教育形成互动。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1、学校德育目标的宗旨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但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2、要探索、开发具有我校德育特色的家庭教育资源,或者延伸至我们学校取得卓越成就的校友事迹对学生的影响,并在家长学校教育中加以运用,构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体现师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德育模式。

    3、社区实践的拓展丰富了学生课外教育活动,如何建立未成年人的社区教育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我校家长学校的辐射作用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为家庭的贡献、服务要远远多于家庭为学校所做的。因此如何激发家庭以及社区居民、家长参与管理的内动力和积极性是今后我们仍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5、学校和家庭如何制定双方乐于参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运作机制,并为此运作机制的长效性建立论证修正机制和保障机制。

    四、后期工作思路和操作方法

    后期研究工作重点和操作方法,主要针对前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首先,加强课题研究组与市教科所及课题领导小组的联系,做到集思广益,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争取共同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

    2、其次,参研教师加强过程性资料的完善。主要包括: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专题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实效性资料以及总结性资料,涉及到个人阶段性计划、个人阶段总结、论文、案例、调查研究、获奖证书等等。

    3、每位课题组成员要有学习、实践、研究的热情,能够参与研究而就不要把研究当作负担。要有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找出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合作的精神,能够为课题组研究的课题不断深入努力做贡献。

    4、在课题方案的引领下,参研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详细记录家长学校教育在德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补齐研究每阶段应上交的相关研究资料。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进一步通过集体研究,整理前期研究成果,初步形成《携手》、《走进家长的心理》等阶段成果,最终形成《提高家长学校教育实效性的研究报告》和《衡阳市八中“生态德育”论文集锦》等科研成果,进一步修订研究方案,明确后期研究重点和操作方法。

总之,课题研究一年多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我们的认识和收获是丰富的,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市教科所等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集中精力,在专题性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争取在下阶段研究有更大的收获。

《提高家长学校教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组

主持人:唐卓然

执笔人:易  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