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之窗>家长学校>详细内容

家长学校

衡阳市八中 尹欢 参评论文《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点亮孩子的心灵》

来源:xsc 发布时间:2014-12-31 15:38:31 浏览次数: 【字体:

让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点亮孩子的心灵

衡阳市八中   尹欢

“教育”《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每一个父母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大多数时候,很多人认为,只要把小孩送进最好的学校,分到一个好班,找几个好老师教,便是教育的最好诠释了。其实,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也应挺起腰杆,给孩子一个健康而理性的成长环境。随着高考竞争的激烈,在分数决定学校的体制下,我们开始更加注重“抢分”,普遍疏忽了伦理道德教育,也就是说,现在很多小孩除了在学校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外,很少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导致现在的很多人贪婪、自私、不明是非善恶。《弟子规》说:“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这是中国几千年“天伦之乐”的和谐画卷,而今天则刚好相反:不是晚辈恭敬长辈,而是父母“孝顺”儿女。原本长幼有序的人伦不知从何时起被打破、颠倒。

功利与实用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它的天然合理性,在当今高考作为一根公平指挥棒的条件下,分数固然重。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明白我是谁、知懂事、会做事、真做人,也十分重要。从《三字经》到《千家诗》,从《弟子规》到《朱子家训》,从孔孟之道到宋明理学,从屈原到文天祥,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承载着深刻的哲理和先贤的智慧,是点亮孩子心灵的最好教材,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若能恰当地提供平台,适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孩子们了解、认知、理解、领悟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培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人文精神很有意义。让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点亮孩子的心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

一、转变观念、重视人文

家庭教育要树立成绩与做人并重的观念,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在高考分数的指挥下,很长时间以来,家长往往注重孩子成绩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成绩大多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来获得,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线性思维方式,由人的左大脑负责实施,学会做人,提高人文素养是大脑右半部分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只有两种思维方式互补,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进步以及业务素质的提高,才能使个体的思维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使个体具有无限潜力。当然提高孩子人文素养的途径很多,这里只从家庭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方面来思考。提倡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要搞复古,而是通过先人圣贤们的经典语言和深邃思想来丰富、充实家庭教育,不仅让其受到思想的感化,同时丰富其阅历、增强人文底蕴,深化孩子们尚礼仪、知荣辱、懂做人、会做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营造环境、扩大时空

人所处的环境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纷繁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对孩子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这是因为家庭是小孩出生后所接触的最早的环境。而且,儿童、青少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所以,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家庭生活给人的身心发展打上的烙印,终生都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中国古代一些有见地的父母,特别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其家庭布置也很考究,讲究文学熏陶。家庭不只是休息的场所,也是孩子的学习环境,更是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底蕴。走进家庭既要有温馨的环境,也应该有浓浓的人文气息,为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功能,房间中布置独具匠心、内涵丰富的古人名言、励志图片,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启迪智慧,丰富知识。可以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朱子家训》、《庄子》、《孙子兵法》、《周易》、《左传》、《史记》、《楚辞》、《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文的部分内容。这些经典名句名篇,凝聚着先哲的智慧和光辉,孕育着丰富的道德情感,能洗涤孩子们的心灵,滋润孩子的心田。如可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长堤,毁于蚁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可以是家长选材并讲解,也可以由孩子自己选,并不时更改,孩子们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天长日久、耳濡目染,会熏陶形成孩子“真、善、美”的气质与风尚。

  •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要用传统文化教育子女,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为子女师表”。家长应要求自己多学习,具有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增加其人格的感染力。要启迪孩子的心灵,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家长必需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要指导孩子懂事、做事、做人,家长必需率先垂范。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礼记》中也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有理想追求,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家庭中关心家庭成员,尊老爱幼,这些行动的教育效果比家长光凭口头说教要好得多。当然不可能所有家长们传统文化素养都很高,也是有高低层次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学,一起体验。比如在端午节时我们可以在一家人吃粽子的时候,和孩子们讨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在重阳节时与孩子讨论尊老孝敬的美德,在春节走访友时与孩子讨论礼仪与尊重……,久而久之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定会慢慢渗透和深入到每个孩子的灵魂深处,陶冶他们的精神、建设他们的信仰,让他们在怎么做人、做事中不感到迷茫和自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